1月26日下午,由厦门海沧区委文明办、海峡导报主办的“‘袋’你做环保,绿色新乐集”2019“文明小袋鼠”亲子文创市集暨迎新年音乐会在海沧天虹商场外举行。海沧区台胞社区助理、社区居民们与路人们通过文艺演出、有奖问答、跳蚤市场等形式,两岸同胞共同参与,“小手拉大手”实现了文明“传帮带”。
美好的新春音乐会拉开了活动的序幕,6名海沧台胞社区主任助理献上《山顶的黑狗兄》《家后》歌曲串烧,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围观。
台青庄莉去年受聘为厦门海沧区鼎美村的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在她看来,“文明小袋鼠”是很有意义的活动。“环保应要从家庭开始,从每个人身边做起。”庄莉在受访时表示,在台湾,像垃圾分类这样的理念,是她从小就已经养成。但在她现在所服务的村庄,需要寻找更实用的方法,让村民们更加容易接受。“我们会从小朋友的教育开始,因为小朋友能够在家庭中扮演监督的角色。”庄莉说,“只要我们下一代的意识改变了,潜移默化之下,我们的村庄、城市、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她也表示,在与村民沟通的过程中,也让她更加了解自己所服务的社区。
“文明小袋鼠”自2014年夏天在海沧区诞生以来,不断升级。今年,“小袋鼠”邀请厦门各行业的9名环保达人,成立了环保达人宣讲团,走进社区、学校、农场、街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作为宣讲团成员之一、海沧区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张德暐昨日受访时也与我们讲述了他自身难忘的经历。“我们邀请小学生、社区居民进入东孚街道西坂菜地,体验“用酵素打地”。那一次虽然时间很长,也耗费体力,但身体力行、亲手劳动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我也感受到社区居民对于环保的充足热情。”张德暐说,“另外我们在天竺社区成立了酵素回收站,相关的推广课程现在还在持续,说明我们的宣导是成功的。”他同时也表示,海沧社区与他过去在台湾居住的社区模式很相似,通过不同形式的环保活动,让他更容易与这里的居民打成一片。“在海沧工作一年多,我已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个故乡,美丽的家园需要靠我们的双手共同维护。”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张德暐也上台分享了自己在凤山社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工作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养成的环保习惯。他还与居民们做了垃圾分类常识互动,并现场送出“新春福袋”。
除了文字表演和知识问答,昨日下午,由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和海景社区的居民们共37组家庭组成的跳蚤市集也开张了。各家商品琳琅满目,从旧书旧玩具,到一些手工工艺品,手绘图画等,全场商品紧紧围绕环保主题。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大家参加过的跳蚤市集不同,在文明小袋鼠跳蚤市集上不用现金做交易,而是用一种特殊的“货币”----“袋鼠币”。主办方向每户家庭分发8张袋鼠币,路人则需凭借自带的可回收物向主办方兑换袋鼠币。